“碑古苔文疊”出自唐代修睦的《東林寺》。
《東林寺》
唐代 修睦
欲去不忍去,徘徊吟繞廊。
水光秋澹蕩,僧好語尋常。
碑古苔文疊,山晴鐘韻長。
翻思南岳上,欠此白蓮香。
《東林寺》是一首唐代詩詞,作者是修睦。這首詩寫的是作者在東林寺游覽時的心情和感受。
詩詞的中文譯文:
欲去不忍去,徘徊吟繞廊。
水光秋澹蕩,僧好語尋常。
碑古苔文疊,山晴鐘韻長。
翻思南岳上,欠此白蓮香。
詩人初有離開的念頭,但又舍不得離去,徘徊在廊道上吟詩作對。景色宜人,水面倒映出秋天的光景,僧人們的語言平和而尋常。古碑上的苔蘚已經(jīng)漸漸疊滿了文字符號,山脈在晴朗的天空下回響著鐘聲的悠長。回想起南岳山上的景色,不禁想起那片白蓮的芬芳。
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出作者在東林寺游覽時的心情。詩中表現(xiàn)出作者有離去的念頭,卻又被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所吸引,無法離去。描寫了景色宜人的東林寺,水光秋澹,讓人感到寧靜和安逸。僧人們的話語尋常平和,表示了寺廟中的寧靜和修養(yǎng)的氛圍。古碑上的苔蘚疊滿了文字符號,反映了歷史的沉淀和歲月的積淀。山脈在晴朗的天空回響鐘聲,給人一種宏大和長久的感覺。最后,作者通過回憶南岳山上的景色,讓人產(chǎn)生遺憾與思念之情,使詩意更加深遠。整首詩表現(xiàn)出了作者對寺廟景色的喜愛和對美好事物的向往,也體現(xiàn)了對歷史和自然的思索和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