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瓠山回似犬牙”出自明代張羽的《送胡宗禹之播州驛丞》。
《送胡宗禹之播州驛丞》
明代 張羽
便路之官暫到家,九溪窮處是天涯。
夜郎沙軟多龍跡,盤瓠山回似犬牙。
浦口勞歌催畫蒨,門前使節(jié)詠《皇華》。
途中定有江行稿,好寄東風萬里槎。
送胡宗禹之播州驛丞
便路之官暫到家,
九溪窮處是天涯。
夜郎沙軟多龍跡,
盤瓠山回似犬牙。
浦口勞歌催畫蒨,
門前使節(jié)詠《皇華》。
途中定有江行稿,
好寄東風萬里槎。
【中文譯文】
送胡宗禹去擔任播州驛丞
奔波在路上的官員暫時回到家,
九溪的盡頭就是天涯。
夜郎的沙灘上有許多龍的足跡,
盤瓠山的彎道猶如犬牙。
在浦口,勞苦的歌聲催促著畫家完成作品,
門前的使節(jié)歌頌著《皇華》。
在旅途中定會有江行者的稿件,
愿將美好的東風寄托給漂泊的萬里船。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是明代張羽的作品,題目為《送胡宗禹之播州驛丞》。詩人以送別胡宗禹去擔任播州驛丞為題材,表達了對胡宗禹的送別和祝愿。
詩的開篇,描述了胡宗禹作為官員的奔波勞頓,暫時回到家中。\"便路之官暫到家\",表現(xiàn)了官員的辛苦和渴望家庭團聚的情感。接著,詩人提到九溪的窮處就是天涯,暗示了官員奔波在外的辛苦和離鄉(xiāng)背井的感受。
接下來,詩人描繪了夜郎沙灘上的龍跡,以及盤瓠山回彎道的形象。這些景象都象征著險阻和困境,與官員在路途中所面臨的艱辛形成對比,也暗示了官員在擔任職責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困難和挑戰(zhàn)。
在詩的后半部分,詩人提到浦口的勞歌和門前使節(jié)詠唱《皇華》。勞歌和《皇華》都是充滿豪情和激情的表達形式,反映了官員們的奮發(fā)向上和對國家的忠誠。詩人認為官員們在旅途中定會有江行者(指詩人自己)的稿件,表示詩人將會以詩歌的形式傳達對胡宗禹的祝福和美好的東風的寄托。
整首詩以送別官員為主題,通過對官員在路途中的辛苦和險阻的描繪,表達了對胡宗禹的祝愿和對他擔任新職責的期待。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隱喻,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抒情的語言,展示了明代官員的艱難處境和對國家的忠誠,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胡宗禹的贊美和美好的祝愿。